開鴻君解讀
“抱樸守真、穩健至和”“真”的文化含義
“真”:部首:木、會意字。
《說文解字》中有“仙人變形而登天也”,本意是指道家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為真人。
后來逐漸演變為與客觀事實相符,與“假”“偽”相對。常用詞有:真誠、真摯、真心、天真、認真、真諦等等。
《莊子.秋水》有“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莊子.漁父》有“真者,精誠之至也。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者”,都是講謹慎的持守自然的凜性而不喪失,這就叫返璞歸真。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精誠的極點。不精不城,不能感動人。
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是人類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和實踐活動的標尺。
真理源于求真。求真是一個人自我完善,追求價值的歷史性行為;求真是一種科學態度和境界;求真是啟發心靈的一種智慧;求真是相互關懷、接納自己、自信謙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