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受到打壓后,中國還會出現像房地產那樣“暴利”的行業嗎?
韓長賦:是,任何行業都有“暴利”的機會,但任何行業都不可能永遠“暴利”!
所謂的“暴利”是相對而言的,它是每一個行業從市場培育期走向成熟期的必然階段,當年的家用電器、BB機、手機、電腦等行業同樣如此。房地產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與百姓生活的關聯度和對民生影響的重要程度所導致的。
1980年以前,中國并沒有房地產行業。當年人們對“房地產”的認知,如同現在人們對未來中國可能出現的“農業地產或生態農莊”的認知度一樣陌生。
所謂“農業地產”,是指中國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5-10年內,出現以租賃農村土地,或建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為主要業務的新興產業。這個產業將在“土地流轉”、“城鎮化建設”和“農民進城”等一系列的宏觀政策和鼓勵措施下快速形成。
第一大量流轉出來的農村土地,將在地方政府的干預和規劃下,有償租賃給相關財團、機構,并通過收取大規模流轉出來的土地租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地方財政收入。
第二租賃土地的財團、機構,在租賃的土地上經營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從事農產品供應鏈控制或現代農業規?;a,從而獲取利潤。
第三從事土地租賃中介業務的“土地買辦”獲得相應的勞務費用。
第四廣大農民將通過出讓土地使用權而獲得數額相當的一次性現金補償,此后再通過出賣剩余勞動力成為“職業農民”。
以上推論并非空穴來風,
專家認為促使“農業地產”業形成的
理由如下:
01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無論利害關系誰是誰非,它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出口損失慘重。國家提出的“轉變發展方向、改變發展思路”已明確說明以加工外貿為主的宏觀發展方向的危機和風險性。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另兩駕馬車中,唯一堅挺的是“內需”市場。而拉動內需的“重要支柱”產業是“房地產”和“汽車制造業”,顯然依靠單一的“私家車”是無法長久拉動GDP增長的。
02
房地產業的風聲鶴唳絕不僅僅是部分城市“房價過高”的問題。平均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79%(中央電視臺語)的“土地財政”現象不可能長久持續,“城市化”的腳步也將隨著城市擴張的“地皮極限”而無法長久供應政府的財政需求。相反,農村土地則是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可以長期重復利用的、穩定的,也是最大的財政保障來源。
03
2008年底中央提出的“土地流轉”,以及關于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將農村“剩余”的勞動力和“閑置”土地集中利用。最佳“集中利用”農村土地的辦法只有一個:租賃。
04
大量如“聯想”這樣的國內知名公司已悄悄地把資金向農村轉移,它們的目的當然不可能是簡單地去“種水稻”。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當前的“商機”已經顯現,未來的中國“首富”必將在“農業地產”或“生態農莊”行業的名單中產生,請拭目以待。
2014、2015年,能否稱為聯網、房地產等行業大佬們進軍農業的元年?之前的褚橙柳桃潘蘋果已經很吸引眼球了,今年奇虎360的周鴻祎開始賣大米了,阿里巴巴馬云也投資20億元養牛了,兩天前,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到內蒙古考察畜牧業,也已開啟恒大進軍現代農業的步伐……農業,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引起如此多行外大佬們的關注。
農業存在剛性需求,存在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后老百姓對“食”的消費需求升級,作為傳統行業里唯一沒有被徹底整合的行業,農業逾發顯得有機會和吸引力,也因此引發各界大佬紛紛踏足,以求在農業行業整合和變革中取得先機,贏得超額利益。
過往,中國最賺錢的行業是房地產、金融、電子信息等行業,農業備受投資商和年輕人的冷落。在國家對農業投入不斷增加、對農民補貼不斷加大,以及政府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引導下,農業行業大整合已經展開,那么,這種大轉型是否如羅杰斯所說,在未來能帶來超越房地產業的致富機會呢?
改革開放后,中國房地產業起步于深圳、珠海的特區建設,但對于國內民眾來說,當時仍處計劃經濟時期,個人仍依賴單位分房,并沒有買房的概念。
從1993年到2013年,中國房地產業走過了艱難的前十年和輝煌的后十年,房地產業滲透并影響了幾十個行業,吸引了每一個城市居民的眼球。房地產業也成為中國誕生億萬富豪最多的行業。經過這二十年,行業的相對壟斷格局已經形成,全國知名地產商在50家左右,各大地產商憑借資本優勢,掌控了大部分可開發土地資源。而在整合結束的后十年中,房價也隨之一路飚升。
房地產行業由“分散”向“集中”轉變后產生行業暴利和大量富豪,印證了一個結論:任何行業其結構體由“分散”走向“集中”,都會形成行業相對壟斷,進而產生超額利潤和暴富機會!
農業,似乎也在經歷著房地產行業由“分散”向“集中”轉變的過程。在這里,我主要以種植業來談這方面問題,畢竟種植業與我們所處的農資子行業密切相關。
中國的種植業似乎正在走一條路:
自給自足小量供應(分散)→大耕戶/合作社開始出現(集中)→農場主(相對壟斷)
農民的身份也在發生變化: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度出現了“職業農民”的字樣,而2013年,“家庭農場”又成為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詞。土地作業主——農民的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民”將成為有錢人的職業,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將面臨更換淘汰。
產業規?;殉蔀檗r業轉型加速的重要推動因素。農業行業的機會不斷涌現,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大力支持農業的政策背景下,大量社會資本涌入農業領域,新農業蘊含著巨大潛力,是一塊值得投資者期待的領域。
新農業的崛起需要資本推動,講求長遠回報,要有良好的商業盈利模式才可持續發展。最近幾年,部分商界巨頭也涉足農業,如[聯想]進入水產、養殖業,[網易]丁磊養豬,[京東商城]劉強東種大米,褚時健包山頭種出“楮橙”,中國首善陳光標進軍綠色食品,生產松子玉米核桃醬,廣告詞“喝陳光標松子玉米核桃醬,健康自己,幫助他人,喝一罐,捐一毛”……這些商界大鱷,憑著他們靈敏的商業嗅覺,已深刻感覺到農業大轉型帶來的機會而紛紛踏足,他們憑借良好的社會資源和資本優勢,投入的資金動輒數億,遠超出我們行內人之前的小打小鬧。
由此可見,農業由“分散”向“集中”轉變后,改變之前落后的經營模式,也一定能產生高利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