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伴隨著春天的腳步而來,2月8日,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元宵佳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元宵”。
張燈結彩
自從元宵節看花燈習俗形成以后,千百年來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這天晚上,游玩觀燈的百姓不計其數。大家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凡。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測。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大家喜愛。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的一種,早在春秋時就已經出現。
舞獅子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還有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今年的元宵佳節注定是特殊的一天,“新型冠狀病毒”“武漢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面對疫情,我們選擇不出門,在家抗擊病毒傳播。雖不能外出,我們和田育才的孩子們仍然度過了幸福滿滿的一天。
元宵節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無法外出賞燈有些遺憾,小朋友們親手制作的燈籠則心意滿滿???!他們做的花燈極富想象力,各具特色,創意無限,充分體現學生巧妙的構思與極強的動手能力。
高年級同學們還開展“一人一謎”自己設計燈謎的活動。每個謎語全部都由孩子們親手書寫,動物、植物、日常用物、字謎、成語……猜猜看,他們有沒有難倒爸爸媽媽呢?
元宵節,吃元宵必不可少。心靈手巧的小天使們拿著面團高高興興地搓著小圓團、學著包元宵。
元宵真好吃啊,祝福每個和田寶貝吃飽飽,長壯壯!
孝道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懂事貼心的孩子們將煮好的元宵端給長輩,整個過程充滿了元宵節祥和溫馨的氣氛。
為了讓孩子們學習更多的節日文化,了解元宵節的文化內涵,老師精心挑選了關于元宵節的視頻及其詩歌發至班級群,師生共同分享。孩子們認真了解“元宵”習俗背后的故事,學習、背誦和元宵有關的古詩,在分享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蘊涵著團圓、吉祥、幸福的內涵。這個“特殊”的元宵節跟以往的熱鬧非凡不同,但全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一起感受堅守帶給我們的幸福,在以后的生活中,更要珍惜擁有、學會感恩、幸福成長!最后,和田育才小學全體師生在此恭祝大家喜樂安康、元宵節快樂!